首页 |  新闻资讯 |  行业动态 | 
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规范标准 常见问答

工业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

2025-06-26

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工业设计已成为提升产品竞争力、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。为满足企业对创新设计人才的需求,加强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,特规划建设工业设计实验室。该实验室将致力于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平台,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支撑,同时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与技术支持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
一、 项目概述

1.目标定位:

  • 服务于工业设计及相关专业(如产品设计、交互设计、交通工具设计等)的本科与研究生教学。

  • 支撑教师团队的科研项目与设计实践。

  • 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、竞赛制作、毕业设计的实体平台。

  • 成为校企合作、产学研转化的基地。

  • 培养学生从概念构思到原型验证的全流程设计能力。

2.核心理念:

  • “设计-制造-验证”一体化: 打通从创意草图到实物原型的完整链条。

  • 跨学科融合: 支持结构、材料、电子、交互等多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。

  • 安全、开放、协作: 营造安全规范的操作环境,鼓励团队协作与交流共享。

  • 前瞻性与可扩展性: 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(如AI、可持续设计),预留升级空间。

  • 服务对象: 工业设计专业师生、相关研究团队、合作企业。

1-240910151U03M_看图王


二、 功能分区与空间规划

  • 原则: 动静分离、干湿分区、安全优先、流线合理、空间灵活。

核心功能区:

1.概念设计与研讨区:

  • 功能: 头脑风暴、方案讨论、草图绘制、初步方案评审。

  • 环境: 明亮、舒适、激发灵感,可灵活布置。

2.数字化设计区:

  • 功能: 二维/三维建模、渲染、仿真分析、编程开发(交互原型)。

  • 环境: 安静、防眩光、良好通风散热、稳定网络。

3.模型制作与手工艺区:

  • 功能: 草模制作、精细模型制作、手板加工、材料表面处理(如喷漆、打磨)、小型金工、木工基础加工。

  • 环境: 良好通风(重点!)、充足照明(特别是工作台局部照明)、防尘(尤其打磨区)、防潮(材料存储)、地面耐磨易清洁、明确划分操作区与通道。

  • 安全: 必须配备急救箱、洗眼器(喷漆区附近)、各类防护用品(护目镜、防毒面具、耳塞、手套)、醒目安全标识、严格的操作规程与培训。

4.快速成型与先进制造区:

  • 功能: 3D打印(多种材料与工艺)、激光切割/雕刻、CNC加工(小型)、真空吸塑。

  • 环境: 独立或半封闭空间(噪音、粉尘/气味隔离),强力排风系统(尤其是激光切割和3D打印区,处理塑料烟雾和树脂气味),稳定电源,防火措施(灭火器)。

  • 安全: 激光防护(设备需有安全联锁、操作区需有防护罩或划定安全区域、配备激光防护眼镜)、设备操作规程培训、材料安全说明(MSDS)。

5.电子与交互原型开发区:

  • 功能: 电路设计、焊接、嵌入式系统开发、传感器应用、可穿戴设备、物联网设备原型制作与调试。

  • 环境: 防静电、良好通风(焊接烟尘)、整洁有序。

  • 安全: 用电安全规范、焊接防护(护目镜、排烟)、化学品安全(助焊剂等)。

  • 辅助功能区: 更衣室(尤其模型区)、卫生间、设备机房(如大型服务器/网络设备)。

1-240926032604T8


三、软件与数字化平台

1.设计协同系统

  • 部署Siemens NX(数字孪生)、ANSYS Twin Builder(虚拟样机),支持CES 2025展出设备的智能手套等产品的场景化测试。

  • 集成Autodesk Fusion 360(云端协作),实现跨地域团队实时设计迭代。

2.数据管理平台

  • 采用PLM系统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),整合设计数据、测试结果、用户反馈。

  • 配置AI算法库(如TensorFlow),优化产品功能自适配逻辑(如智能料理机食材识别算法)。

四、分阶段实施计划

  • 第一阶段(1-3个月):需求调研与方案设计,确定实验室定位和核心功能。

  • 第二阶段(4-6个月):基础设施建设和核心设备采购安装。

  • 第三阶段(7-9个月):系统集成调试,开发配套教学资源。

  • 第四阶段(10-12个月):试运行与验收评估,持续改进。

本方案通过模块化空间、智能设备、绿色科技的深度融合,构建面向未来的工业设计实验室,既支撑前沿技术研发,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,预计3年内成为区域性创新设计枢纽。


相关新闻

高校实验室建设分区策略

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,实验室作为科研与教学的重要基地,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能力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实验室的功能日益复杂,对空间规划和分区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合理的实验室建设分区策略不仅能够提升科研效率,还能确保实验安全,促进学科交叉与团队协作。一、实验室建设分区的基本原则1.空间布局的合理性:实验室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实验流程、设备摆放、人员流动等因素,确保实验操作的便捷性和高效性。同时,应合理划分实验区域、办公区域、休息区域等,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。2.实验流程的科学性:根据实验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要求,科学划分实验区域,确保实验步骤的连贯性和流畅性。例如,在化学实验室中,应将试剂准备区、样品处理区、仪器分析区等合理布局,以减少样品转运和交叉污染的风险。3.安全因素的考虑:实验室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。在分区时,应将易燃易爆、有毒有害物品存放在专门的安全柜或气瓶间内,并设置相应的通风、排风系统。同时,应设置紧急洗眼器、喷淋装置等安全设施,以应对突发情况。4.可扩展性与灵活性:实验室建设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扩展性,以适应未来科研方向的变化和设备更新的需求。在分区时,应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新增设备和功能的扩展,并采用模块化设计,方便日后的改造和升级。二、实验室主要功能区域的划分1.准备区:准备区主要用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,如试剂的配制、样品的预处理等。该区域应靠近试剂存储区,方便试剂的取用。同时,应设置通风橱和紧急洗眼器,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。2.实验区:实验区是实验室的核心区域,用于进行各类实验操作。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,实验区可进一步划分为化学实验区、生物实验区、物理实验区等。每个实验区应根据实验需求配备相应的设备和设施,并确保良好的通风和照明条件。3.数据分析区:数据分析区主要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工作。该区域应配备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数据分析软件,并保持安静的环境,以便研究人员进行精确的数据处理和理论分析。4.储存区:储存区用于存放实验所需的试剂、样品、仪器等物品。该区域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条件,并根据物品的性质进行分类存放。对于易燃易爆、有毒有害物品,应设置专门的安全柜进行存放。5.办公与休息区:办公与休息区主要用于研究人员的日常办公和休息。该区域应配备舒适的办公桌椅、网络接口和必要的办公设备,并设置休息区供研究人员放松身心。三、实验室分区

2025-04-11 查看详情 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