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11-03
锂电新能源实验室的建设需围绕材料研发、电池制备、性能测试、安全评估及成果转化全链条需求,兼顾安全性、功能性、扩展性,满足高校科研、企业研发或第三方检测等不同场景需求。
一、总体原则
1. 功能定位:根据检测对象确定实验室功能和规模,满足研发、检测、测试等需求
2. 安全优先:采取措施满足消防安全要求,设置独立接地系统,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
3. 环保合规:符合GB8978、GB30484、HJ1276等环保标准,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
4. 节能环保:采取节约能源措施,合理设置配电房位置减少低压电缆铺设
5. 规范管理:制定管理规程,包含组织、人员、安全、环境、设备、数据等管理内容
二、功能区域划分
1. 核心实验区
前处理区:原材料称量、混合、干燥,需设置紧急洗眼器、喷淋装置
电芯制备区:包含混料/匀浆区、涂布区、辊压区、分切区、装配区、化成区
混料/匀浆区:正负极分开设置
涂布区:满足工作和贮存要求,配置独立排风及溶剂回收装置
化成区:设备宜设置集成热失控气体监测及灭火系统
电性能测试区:根据充放电通道数量和功率配备适宜电源容量
安全测试区:针对电池起火爆燃的测试区域,应有充足的安全缓冲距离和体积
2. 辅助功能区
样品存储区:按物理、化学性质和存储环境分区存放,注意湿度、避光和洁净度
危废处理区:配备有机废气处理器、废水处理设备,确保排放达标
气瓶间:防爆设计,存放氦气、氩气、氮气等压缩气体
干燥房:露点温度≤-60℃,采用两级除湿系统,静压差≥10Pa
3. 公共功能区
办公区:与实验区适当隔离,避免污染
报告编制区:数据处理、分析与报告生成
会议室:用于技术交流与会议
三、环境控制要求
1. 温湿度控制
常规实验区域:温度25±5℃,湿度45%-65%
干燥房:露点温度≤-60℃,温度15-21℃
电池测试区域:温度20-25℃,相对湿度30%-50%
温湿度控制精度:温度±1℃,湿度±5% RH
2. 通风与净化系统
独立通风系统:配备HEPA过滤器及活性炭吸附装置,确保有毒气体排风系统防爆
事故通风:电解液暂存间和注液间事故通风换气次数≥12次/h
NMP排风系统:按防爆系统设计,采用防爆型风机和电器设备
静压差控制:干燥房与一般空调房间静压差≥5Pa,实验室与走廊静压差≥10Pa
3. 电磁辐射控制
实验室布局远离高压线
设备接地良好,关键仪器配备电磁屏蔽室
采用防静电材料,确保测试稳定性

四、安全设施要求
1. 消防安全
火灾风险性高的实验室集中布设
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、干粉灭火器、自动灭火系统
设置安全通道与逃生路线,显眼位置贴安全标识
配备应急照明和气体检测报警系统
2. 应急设施
前处理实验室就近设置紧急洗眼器、喷淋装置
测试后存放区设置电热失控应急处置系统
配备急救箱、防护装备(护目镜、防护手套)
3. 安全缓冲
涉及电池起火爆燃的测试区域,根据不同电池能量和尺寸大小设置充足安全缓冲距离和体积
五、基础设施设计
1. 电力与照明系统
电力系统:具备足够电力容量,设置独立接地系统;采用回馈式充放电设备可考虑回馈式供电;设置UPS不间断电源
照明系统:LED节能灯具(照度≥300lux),洁净区采用明装LED面板灯,普通区结合磁吸轨道灯与灯带
2. 管道系统设计
气体管道:氦气、氩气采用不锈钢316BA级及以上管材;氮气纯度≥99.999%时采用BA级不锈钢管
电解液管道:采用防泄漏设计,确保管道耐腐蚀性
NMP管道:采用不锈钢无缝钢管或钛合金管,确保耐腐蚀性和密封性
3. 通风与空调系统
空调机组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
干燥房与一般空调房间分开设计
有洁净度要求的干燥房与无洁净度要求的干燥房分开设计
采用两级除湿系统,确保露点温度≤-60℃
六、环保设施要求
1. 危废处理
废弃物(含危废)集中收集和统一管理
废水排放满足GB8978、GB30484、HJ1276要求
配备有机废气处理器、废水处理设备
2. 应急设施
宜配备蓄水池,用于储存电池热失控后降温用水
可考虑建立循环水系统用于热失控后处理
锂电实验室需以“安全为基、功能为核、智能提效”为原则,通过合理分区、先进设备及严格管理,适用于企业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检测机构等锂电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运行,支撑从材料创新到电池应用的全链条研发需求,同时兼顾未来技术迭代与合规升级。